我国首家科研实验室通过CNAS认可现场评审

2019年6月18日至19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对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特种电缆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了首次科研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标志着这项国家认可制度的正式实施和落地,意义深远。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研实验室认可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宋桂兰作为评审组长参加了此次现场评审活动。在首次会上,宋桂兰介绍了评审组成员、评审目的、依据、范围、安排、方式以及判定方法,强调了公正性、保密及廉洁自律声明。宋桂兰指出,这次评审是CNAS建立科研实验室国家认可制度后的全国第一家认可评审,CNAS各级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派出了最佳评审阵容。评审组将聚焦特种装备线及材料、绕组线、电力电缆及附件、导体及金属材料、光电复合缆、超导电缆系统六个研究领域,通过查阅档案记录、提问交流、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现场评审。

谈到科研实验室认可对于规范科研管理、推动科技创新的作用,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秀松介绍,上缆所自2017年开始运行科研管理体系以来,科研人员严格遵循管理规范,踏实做研究,以可靠数据推进每一项科研任务的工作。一方面,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重视科研数据的采集、保存、分析和归档的管控,并且不断加强团队沟通,多次进行培训宣贯,引导科研人员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比如,在推进“超纯铜银合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的过程中,根据科研实验室认可的管理要求,实验室建立了数据记录、科研日志和工作例会制度,面对“有测试需求、无测试方法”这一新问题,项目组成员开展积极讨论,翻开手册和笔记,从材料性能的本源中寻找答案,从只会做“好”的导体,到学会解释什么是“好”的导体。正是由于大量的数据积累和不同试验的体系化记录,建立了不同分析方法之间的联系,在汇总的试验数据中总结出极有价值的规律性数据信息,发现可以另辟蹊径,创新出了“新表征方法”。这项新的测试方法得到国内资深专家的一致认可,被确认为新的测试方法进行应用,并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的辐射力继续推广。另一方面,我们进一步强化质量控制的概念。比如,在新型耐高温硅橡胶电缆材料研发项目中,需要能够快速而准确测定活化能,以满足工程周期建设、运行的可靠性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根据科研实验室认可的要求,制订相应的质量保证方案,在“快速法”试验方案中,应用了多种比对验证手段,识别并分析了影响结果的多重因素,评估了不同参数选择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程度,最终选择了最优的升温速率和失重率等试验参数,细化、更新了快速法试验方案,并在快速法与常规法之间建立了关联,保证了最终科研成果质量的同时,大大加快了新材料研发的周期。

科研实验室是实施科研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技术保障,其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规范运行,以及相关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合法性。我国的科研实验室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有500多个,普通的研究类实验室覆盖面更广;科研投入大,仅2017年科技财政经费投入就已经达到1.76万亿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的科研实验室却普遍存在着“数据来源难以准确追溯”、“影响没有经过事先识别和评估”、“实验方法不统一”等问题,往往会出现数据难以重复、可靠性难以评估的现象。如果公开发表的研究发现不能被其他人重复,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进一步发挥实验室认可在科研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作用,CNAS历时五年,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认监委认证认可科技支撑计划短平快项目平台,研究推出了科研实验室国家认可制度。在尊重科研活动创新性、探索性特点的前提下,以科研实验室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依据《科研实验室认可准则》和相关认可要求,对科研实验室运行及科研活动全过程进行质量管控,从而确保数据来源可追溯、过程规范而完整、结果真实可复现。

关于科研实验室认可与传统的检测、校准实验室认可的区别,宋桂兰介绍,传统的实验室认可的本质是关于能力的承认,而科研实验室认可更加关注过程的规范,目的就是要确保科研数据的质量,即保证客观真实,可追溯、可复现。